3月20日,銀川市金鳳區豐登鎮聯豐村92歲的獨居老人張振家中傳出久違的笑聲。57歲的志愿者潘建波不僅和老人拉家常、做家務,更帶來一支特殊的隊伍——盲人志愿者團隊。當盲人按摩師為老人揉捏肩頸時,張大爺激動地說:“多少年都沒人給我捶過背了……”潘建波一邊幫老人翻曬被子,一邊輕聲叮囑:“您多出去曬曬,這太陽可比按摩還養人。”
這樣溫馨的場景,只是潘建波豐富“雙軌人生”中的一個片段。
潘建波,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銀川車務段黃羊灘車站助理值班員,在這座四等小站,他已默默堅守了40年。這位鬢角染霜的老鐵路人,在年過半百之際開啟了鋼軌與公益并行的別樣人生:工作時間堅守小站,守護列車安全;休息時間投身公益,傳遞溫暖力量。這樣的“雙軌生活”,已悄然持續了300多個日夜。
故事要從2018年的深秋說起。當時,潘建波無意間走進銀川市金鳳區閱海養老院,結識了90歲的老趙。老趙是這里出了名的“倔老頭”:護工換了一個又一個,都不能讓他滿意。潘建波利用休息時間,一次次來到老人身邊,陪他聊天。起初,老趙對這個突然出現的陌生人充滿防備,發現潘建波是義務陪伴、不求回報,戒備之心漸漸消失。此后,兩人常常促膝長談,老人講述著科研往事與人生感悟,潘建波靜靜聆聽,給予理解與陪伴。漸漸地,他們成了無話不談的忘年交,老人逢人便說:“這是我親侄子。”后來,老人送診就醫、住院治療,只聽潘建波的安排。2022年老人去世時,潘建波正在單位上班,沒能見上最后一面。工作人員告訴他,老人直到最后一刻都在呼喚他的名字。那一刻,潘建波淚如雨下,這份超越血緣的信任,成了他心中最沉重也最珍貴的囑托,也在他心底種下了公益的種子。
2024年,潘建波加入社區健步行隊伍,在這里,他結識了一群熱心公益的伙伴。從此,潘建波找到了人生的“第二軌道”——利用休息間隙,穿梭于村鎮的大街小巷,看望孤寡老人,慰問困難群眾,組織醫護志愿者為老人體檢、量血壓、做按摩,傳授康復技巧;邀請心理醫生為老人做心理疏導,幫助他們排解孤獨與焦慮;開展防震減災知識講座,安撫公眾情緒……他將鐵路工作的嚴謹細致融入公益事業,成了社區孤老的“編外兒子”,鄉村兒童的“鐵路爺爺”。
潘建波說:“每一次幫助他人、服務社會的經歷,都讓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與自豪。”(記者 裴云云)